北京近日发布19条支持便利店发展的举措,但落实后,能否像「魔都」上海一样,随处可见便利店?
在台湾生活久了,早就养成要吃什么、喝什么,就往便利商店跑的习惯。但某次出差到北京,发现中国大陆的首都北京,便利店实在难言普及,好不容易找到了,即使规模较大的连锁商店如7-11,产品也远不及台湾丰富。
事实上,北京一直被诟病便利店服务体系基础较差,远远落后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。近期,更有不少连锁便利店企业,如邻家、全时、131等在北京阵亡。据财经网统计,近两个月在北京关门大吉的便利店,就超过200家。
北京19举措救市
这让北京不得不出手救市。10月18日,北京市商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财政局、市工商局、市食药监局、市城管委、市公安局消防局等7部门大阵仗联合颁布「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」,提出19条举措,在便利店的空间位置、网点布局、项目品类、注册审批等方面放宽限制,并拿出最高5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,同时将便利店目标数量扩大至6,000家。
若达成此一目标,北京便利店的数量将超过上海。惟是否能达成目标,仍有待时间证明。
事实上,北京近两年被投资界普遍视为是便利店市场广阔的新蓝海,多个品牌的便利店在资本的助力下快速扩张,甚至高价争抢门市资源。但是,在激烈的竞争下,北京地区的便利店市场似乎有从蓝海变为红海、甚至死海的趋势。
便利店北京生存学问大
部分分析认为,倒闭的连锁便利店,或许是因为在北京连锁规模不大。从事便利店整合营销服务的广州云客数字技术副总裁严军就表示,便利店是体量越大越安全,关系到采购成本效应、供应商资源、供应链成本、品牌效应等。
严军说,但北京的便利店,门市数量还是太少了,都是几百家,不如华东与华南,大的玩家都是以千家为单位。与全家、7-ELEVEN,还有石油系便利店等「大玩家」相比,全时与邻家的体量都不算大。
另亦有分析认为,问题或许不在资金多寡,而是差异化的店型服务,便利店企业若要在北京立足,差异化店型是关键。分析表示,全时、邻家在北京的便利店,大多走标准日式型态的便利店,这类店型多提供鲜食产品给年轻消费者,更适合办公室消费场景。而当这个店型服务社区的时候,就会出现「水土不服」。例如,在北京二环的老城区,是老龄人口居多、央企集中的地区,这些地区的人习惯在单位食堂消费或者回家吃饭,所以,便利店的表现就会很差。
分析指出,导入单一日式标准便利店型,并不适合北京市场,便利店的支持和政策扶持范围应当扩大到生鲜、轻食、小业态服务的店型,便利店经营者则需要思考在不同社区布局差异化店型,而不是盲目的复制扩张。
分析指出,北京的便利店的店型研发要多元化,最终目标是和社区服务产生强的链接。例如,社会服务代缴等服务对于社区老龄化的人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「刚性需求」,还有到家的成品食品的服务等,或许才能在北京闯出一片天。
香港全年资料大全免费专注便利店货架生产十五年,在佛山设有大型货架生产基地,打造的货架产品畅销海内外,相信一定会是你采购货架的不二之选。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零售资讯,或有便利店货架批发的需求,欢迎登录时尚货架官网咨询。
打开微信,搜索公众号“时尚店铺服务”即可关注我们,每周为您推送更多零售资讯和开店技巧。